首页

YMD-94

时间:2025-05-30 01:08:31 作者:王毅会见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外长罗伯特 浏览量:57541

  4月17日,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主持例行记者会。

  有记者提问,德国总理朔尔茨刚刚结束为期三天的访华行程,发言人如何评价朔尔茨此访?中德双方达成了哪些共识?

林剑资料图。图源:外交部网站

  林剑介绍,德国总理朔尔茨应邀于4月14日至16日对华进行了正式访问。在京期间,习近平主席同朔尔茨总理会见,李强总理同朔尔茨总理举行会谈。两国领导人就中德关系进行了坦诚、深入的交流,一致同意继续加强战略沟通,深化互利合作,推动中欧关系稳定健康发展,反对“脱钩断链”,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携手为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

  此访期间,两国达成多项合作共识:

  一是对话机制层面,双方同意启动中德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对话合作机制,将于6月举行机制的首次高级别对话;建立中德工业减碳工作组;年内召开中德科技合作联委会第26次会议;双方已于近日成功举行了中德财政对话论坛。

  二是务实合作层面,双方将共同落实《中德农业合作行动计划(2024-2028)》,年内举行第十届中德农业周;将在中德《关于加强国际发展合作的三年行动计划》框架下,推动包括在非洲开展农业领域的三方合作、在亚洲开展可再生能源联合培训等务实项目合作;中方同意解除对德国牛肉、苹果的输华限制。

  三是人文交流层面,双方将加强旅游、青年交流合作,一致同意扩大中德客运、货运航权安排。

  双方还就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意见,在乌克兰危机、巴以冲突等问题上深入沟通,强调共同为劝和促谈、减轻危机外溢影响继续作出努力。

  访问期间,两国总理同中德经济顾问委员会举行座谈,就双方经济界关切的议题交流沟通,并共同见证了双方经贸、农业、绿色发展等领域多项合作协议的签署。德国经济界代表表示,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将坚定不移继续深耕中国,为中德合作贡献力量。朔尔茨总理一行还访问了重庆、上海,深入了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德地方合作情况。

  “正如习近平主席指出的,中德合作对双方有利,对世界有利。世界越是动荡,双方越要提升两国关系的韧性和活力,坚持中德关系的合作主基调和发展大方向,牢牢把握中德是全方位战略伙伴这一定位。中方愿与德方一道,以高质量合作应对全球挑战,以高水平交流深化彼此互信,增进两国人民福祉,共同为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繁荣作出积极贡献。”林剑说。

点击进入专题: 德国总理朔尔茨二度访华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深海“油气枢纽站”实现全面自主化制造

4月12日电 据东风公司纪委、湖北省咸宁市纪委监委消息,东风公司中国东风汽车工业进出口有限公司监事潘家年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东风公司纪委和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经济观察)外资“逃离”中国了吗?

舟山9月16日电 (钱晨菲)9月19日至23日,“沙洲优黄杯”2024年风筝板亚洲锦标赛暨中国风筝板巡回赛岱山站将在浙江省舟山市岱山县开幕,将吸引中国、中国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印度、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120名顶尖风筝板选手参赛。

2027年底黑龙江省美丽河湖建成率将达40%

据日本媒体统计,2024财年(截至2025年3月份),日本东京电子对华营业收入预计将达到7000亿日元规模,实现历史最高水平,该数字将占合并营业收入市场预期的35%,对企业整体业绩构成重要支撑。在日本实施对华半导体设备限制政策后的2023年三季度,东京电子对中国的营业收入占总营收比例高达43%,而2023年四季度,在华销售额更是占其总销售额的46.9%。索尼集团也在计划进一步开拓中国市场,通过提升图像传感器生产效率和销售能力,打造对华半导体业务的新增长点。

东北华北云南等地多降雨 长江中下游等地多高温

本届运动会表演项目分别在新疆昭苏分赛场和三亚主赛场进行,竞赛节目包括技巧类50个、竞技类64个和综合类56个。技巧类项目多为高难度、高惊险、较复杂的传统技艺,视觉冲击力强。除最高分《马上技巧》外,北京队《俏花旦——集体空竹》位居第二,广东队《同心共“竹”中国梦》以别出心裁的“竹尖上的杂技”表演排名第三。

浙江省委科技委亮相,省长担任委员会主任

——努力让终身学习资源更加丰富。按照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要求,加强教育资源共享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国家开放大学体系,建好老年大学,更好推进国家数字大学建设。同时,把数字资源有效融入到全民终身学习中,助力学习型社会建设。

相关资讯
中基协第二届私募基金登记备案与自律管理监督员工作会议召开

陈强:“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是基础研究的两种形态,前者或基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或基于明确的市场预期,努力的方向十分清晰。后者则是指科学家出于好奇心,在科学研究的暗黑地带摸索前行,“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两者之间既有区分,也有联系。当自由探索取得重大突破,应用前景趋于明朗,往往会成为“目标导向”基础研究的出发点。同样,“目标导向”基础研究陷入困境后,“自由探索”的点滴发现,常常会瞬间照亮前行的路径。基础研究具有投入巨大、周期漫长、产出不确定等特点,对于研究者的素质和能力、设施和平台的先进性和成熟度也有很高要求。因此,在人力、财力、物力有限的情况下,调节好“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的关系就尤为重要,关键在于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一要结合两者的不同特点,建立差异化的评价和激励机制。二要根据两者对“硬条件”和“软环境”的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建立服务保障机制。三要收集和分析基础研究的进展信息,一旦发现重大突破机会,能够将“散作满天星”的“自由探索”,聚成“目标导向”的“一团火”,建立有效的平战结合机制。

热门资讯